動脈硬化檢測儀(如通過測量baPWV-踝臂脈搏波傳導速度和ABI-踝臂指數)與傳統檢查方式相比,在早期篩查、功能評估和便捷性方面具有明顯優勢,但在正確解剖檢測上存在不足,二者是互補而非替代關系。
動脈硬化檢測儀的優勢:
1. 早期篩查與功能評估: 傳統檢查如超聲、CTA等多在血管出現結構性狹窄后才發現問題。而動脈硬化檢測儀能在血管結構發生明顯改變前,通過評估血管的僵硬程度(baPWV),早期發現動脈彈性的功能性下降,實現更前端的預警。
2. 無創高效: 檢查過程充分無創,類似同時測量四肢的血壓,10分鐘內即可完成。受檢者無痛苦、無電離傷害,適合大規模人群篩查和長期隨訪。
3. 同步評估下肢動脈阻塞(ABI): 可同步得出ABI值,這是檢測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高效、無創的指標,傳統方式需要復雜的多普勒超聲分段測量。
傳統檢查方式的優勢:
1. 正確的解剖定位: 彩色多普勒超聲、CT血管成像、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能夠清晰顯示血管的解剖結構,正確定位狹窄、斑塊、血栓的位置、程度和形態。這是動脈硬化檢測儀無法做到的。
動脈硬化檢測儀好比“功能檢查師”,擅長早期、快速、無創地評估血管的整體彈性功能和下肢阻塞風險,是理想的“篩查者”和“守門員”。
傳統檢查方式好比“解剖偵探”,擅長正確找出病灶的位置和形態,是明確的“檢測者”和“輔助改善指導者”。
二者協同使用,先由動脈硬化檢測儀進行初步篩查和高危人群篩選,對異常者再進一步進行傳統影像學檢查明確檢測,構成了完善的血管健康評估體系。